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,大模型在语音识别、图像处理、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。
为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公平竞争,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,对大模型进行备案管理。
本文将对大模型备案进行全网最详细的说明,供大家交流学习:
✔ 为什么要大模型备案
✔ 大模型备案流程
✔ 备案所需材料
✔ 安全评估要点
✔ 大模型备案建议
一、为啥大模型要备案? 1.保障安全合规 大模型应用广泛,但存在安全隐患,国家出台法规要求备案,以进行事前风险管控,使其满足国家安全与合规标准,预防危害,构建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生态。 2.助力企业发展 备案成功可证明企业大模型合规,利于投标加分,提升品牌公信力与市场形象,是企业合规发展、满足政策要求的战略之举。 说到大模型备案,肯定离不开算法备案,下面来说说这俩到底有啥区别。 大模型备案:主要针对具有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合成(深度合成)类算法的备案流程,主要是 To C 服务,部分 To B 服务(仅提供 API 或私有化部署的当前无需备案)。 企业需提交备案表、安全评估报告、服务协议、标注规则、关键词库等材料,并且监管部门会对模型进行安全测试,如敏感词检测、涉政内容生成检测等,只有测试通过才能最终备案。 而算法备案相对简单,主要侧重于形式上的材料审查,无需实质的安全测试。 企业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在线提交主体信息、算法信息以及产品功能应用信息,并撰写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(涵盖算法数据、滥用风险、标识机制等内容)即可。 算法备案详细申请流程看这里👉算法备案办理全攻略,你想了解的问题都在这儿! 二、大模型备案流程 1.准备材料 这一环节需要企业精心准备多项材料。 《大模型上线备案申请表》要详细填写模型名称、主要功能、适用人群、服务范围等信息; 安全自评估报告需要涵盖语料安全评估、生成内容安全评估以及问题拒答评估等部分,通过人工抽检、关键词抽检、分类模型抽检等方式保证模型安全性、可靠性、有效性; 模型服务协议明确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; 语料标注规则需详细阐述标注目标、方法、质量指标等; 关键词拦截列表规模不少于 10000 个,覆盖多种安全风险且及时更新。 2.提交申请 企业要在线提交包含主体、算法与产品信息在内的完整资料,按照规定流程将准备好的材料递交给当地网信办,开启审核流程。 3.审核环节 先是属地网信办对提交材料进行初审,检查模型和数据是否合规合法,若有问题会及时反馈给企业修改。 初审通过后,材料会被上报至中央网信办进行复审及技术评审。 4.获得备案号 经层层审核合格后,网信办将授予备案号。企业务必在对外提供服务的网站、应用程序等显著位置标明备案编号,接受公众监督。 完整流程参考下图: 三、备案需要准备哪些材料? 大模型备案所需材料包括: 1.《大模型上线备案申请表》 2.《附件1:安全自评估报告》 3.《附件2:模型服务协议》 4.《附件3:语料标注规则》 5.《附件4:关键词拦截列表》 6.《附件5:评估测试题集》 四、备案安全评估注意要点 ①语料来源安全 企业必须确保语料来源合法,杜绝使用含有违法不良信息的语料,同时积极拓宽语料来源渠道,提高多样性。 ②生成内容安全 通过多种抽检方式,确保模型生成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,不涉及敏感或违法信息,维护网络环境健康。 ③问题拒答评估 针对不同类型的测试题库进行测试,训练模型在面对敏感问题时能够正确拒答,避免信息泄露。 五、关于大模型备案的建议 ①寻求专业指导 备案流程复杂,规则繁多,企业可寻求专业机构的辅导,避免走弯路,提高备案效率。 ②完善制度建设 企业自身应建立健全算法安全相关组织和制度,如自评估制度、监测制度、应急处置制度和违法违规处置制度等,确保模型运营始终合法合规。 ③持续优化模型 定期更新优化模型,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,加强监测评估,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安全风险,保障模型服务质量。 最后,即使通过备案,也不意味着能够一劳永逸。企业需在日常运营中保持合规,定期更新安全措施和监控策略,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和技术环境。 大模型备案是企业合规运营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的关键步骤。企业应高度重视,积极准备,确保备案工作顺利完成。
3.大模型备案VS算法备案有啥区别?